①论点:作者的观点或看法,必须是完整的句子。
②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资料图】
③论证:论证方法分为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
2、议论文的结构思路
①引论:引出论述(中心论点or论述对象)
②本论: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
③结论:最终观点、呼吁
3、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议论文的语言具有严密性、逻辑性以及准确性
4、加点词的含义—成语类
若加点词为成语或有深层含义的词:
①理解词语的本意并且结合上下文,思考词语的深层含义。
②选择可置换的同义词作为答案,保证词性一致。
③注意返回原文检验语句是否通顺。
5、加点词的含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
若加点词为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
①指示代词“这”、“如此”、“这样”、“这个道理”;人称代词“他”、“她”、“它”等,往往答案就紧跟在词语上句。
② 锁定原文答题区间,摘取最准确词义,必要时适量改变句式。
6、议论文划线句的含义
①找出划线句具有深层含义、与要翻译的关键词。
②联系上下文提取关键信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思考答题要点,并组织成句。
③注意文意贯通,具体准确。
7、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①中心论点一般在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部分,尤其是关键词“因此”、“所以”、“由此可见”、“综上所述”等的后面部分。
② 中心论点的格式为“我们要……”,一定是肯定的,论断的,概括性强的句子。需要格外留意文中反复出现的高频率词句。
③否定的、抽象的句子都不是中心论点,应该适量改变句式
④解释原因的、分析措施的、阐述事例的、叙述的、描写的等等,都不是中心论点。
8、议论文的分论点
①分论点需纵观全文,把握议论文的脉络结构,划分层次,寻找各层次的中心句。
②需要格外留意过渡性段落或词语,适量改变句式,保持各分论点句式一致。
9、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①举例论证——列举了…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中心句),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②引用论证——引用了…名言、资料、数据等,更有充分地论证了…(中心句)
③对比论证——将…和…加以比较,突出有力地论证了…(中心句)
10、议论文段落能否互换
通常不能互换:
①概括两段内容
②二者逻辑关系(论证结构)
③相照应的句子
11、材料放回原文的哪一段
题型:
①放回某段
②放回某两段之间
③选择题
答题方式:
①概括 ②论证方法 ③论证论点 ④与上下文关系
12、多个论据能否删除期中一个
不能:
①概括每一个论据
②论据是不同类论据
③找到相照应句子
能:
①概括每一个论据
②论据是同类论据
13、论据能不能删除
不能:
①概括论据
②找出段落分论点
③论据与分论点相符,能论证论点
④照应句子
能:
①概括论据
②找出段落分论点
③论据不能论证论点
14、议论文首段的作用
提问方式:
①第一段能不能删除
②第一段的作用
答题技巧:
①内容:概括第一段内容
②结构:①引出论题或对中心论点的论述 ②引起读者思考或阅读兴趣
2、结尾的作用: A结构上(1)总结全文,(2)照应开头,(或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结构完整、严谨(3)照应标题 B内容上(1)点明中心(篇末点题),深化、升华中心(2)引人深思,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3)抒发作者……的感情 题目的作用: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触发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充当文章线索、揭示文章中心、新颖,吸引读者 说明文 开头1、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2、增加趣味性、生动性,增强文学色彩,吸引读者;3、引出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4、介绍说明对象的特征 议论文 开头:a.引出中心论点;b.充当论据;c.引出论题; d.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知道的就这么多了
大学之道即大学的宗旨。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入之学。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亲应为新,即革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知道要达到至善的境界方能确定目标;确定目标后方能心地宁静;心地宁静方能安稳不乱。
安稳不乱方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方能达到至善。凡物都有根本有末节,凡事都有终端有始端,知道了它们的先后次序,就与《大学》的宗旨相差不远了。
扩展资料
《大学》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治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关系。《大学》提出的人生观与儒家思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基本上是儒家人生观的进一步扩展。
这种人生观要求注重个人修养,怀抱积极的奋斗目标,这一修养和要求是以儒家的道德观为主要内涵的。三纲八目又有阶级性, 明德、至善都是封建主义对君主的政治要求和伦理标准;格物、致知等八条目是在修养问题上要求与三纲领中的政治理念和伦理思想相结合。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下一篇:最后一页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